愛與沖突
作者:
來源:
中成投資風控辦 伍雪
發布時間:
2018-09-03
在我們的生活中,大家是不是很害怕沖突呢?會不會因為擔心與所愛的人發生沖突,所以有時會毫無底線的讓步呢?有了沖突,是不是就損傷了愛了呢?其實不是的,在愛的過程中,沖突是必然的,而且一定會存在。它的存在并不是否定愛,而是肯定愛!在這個地球上,從嬰兒離開母體的時候,我們每個人就都是獨立的個體了。每個人的想法、看法都是不一樣的,認識到這一點,我們就會明白沖突是自然的了。
愛與沖突,在我看來其實有兩個方面:一個是因為個體的不同,我們與我們所愛之人一定會有沖突,這不是否定愛的表現,恰恰接納沖突和我們所愛之人的不同,反而是愛的真實表現。愛的最大風險之一,是發生沖突時的指責和假謙虛,即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去指責所愛的人。愛他,就尊重他,在不違背道德和法律底線的情況下,給他他想要的,而不是你想給的,這才是愛最真實的存在。
第二個,是我們對所愛之人的愛與沖突并存的情況。這個可能會有一點難于理解。舉個例子:有一個女孩叫April因為常受到母親的忽略,而產生了異常獨立的性格。什么叫異常獨立呢?每當她遭遇到一些傷害性的事件或者挫折的時候,她都習慣性地對著鏡子,或者自言自語:“April,你不許哭了”,然后她就能立即停止哭泣,然后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,讓生活繼續。甚至有一次她十歲的時候,在窗外不小心墜樓。雖然她家的樓層不算高,她也正好幸運地落在雨棚上沒有摔出大問題,但一個十歲孩子的恐懼,我們可想而知。為了不讓媽媽擔心,她甚至沒有告訴父母,她站在樓道走廊的鏡子前,告訴自己“不準哭”,然后她就真的不哭了。就這樣,她不允許自己脆弱,不允許自己生病,她只能獨立、只能強大。當母親對她忽略時,她會對自己說:是母親太忙了,太辛苦了,沒時間照顧我,這很正常。母親的性格就是這樣等等。我們來看看,母親真的有做錯什么嗎?坦白講,沒有。她們在主觀意愿上,沒有想要傷害任何人。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。事實還有另外一部分:盡管無意,但傷害已經造成了,孩子們在母親的忽略下,或者發展出如April一樣的“假性獨立”,或者發展出什么都想靠別人的“依賴型人格障礙”。如果沒有及時察覺,這些孩子在余生中,都可能想要通過病態的獨立,或者病態的依賴,試圖彌補自己在早年與母親的深度鏈接。“可是,就算傷害發生了,我還能怎么辦?聲討我的母親嗎?”不,我們當然不是要和母親勢不兩立,甚至對她針鋒相對,我們要做的是:對自己的情感不再隔離。
當你用合理化的方式,拒絕承認自己對母親有指責和恨意的時候,就意味著你給自己和母親之間,砌了一道厚厚的墻,你的憤怒流淌不出去,她的愛意也傳達不過來。所以,請試著在內心承認自己對父母有深重的指責,試著向父母承認你需要他們的支持和關愛,試著給自己和父母建造一個鏈接的渠道。
當你發自內心地承認這一切的時候,被壓抑在潛意識里的自己,才能被解放出來,和此刻的、理性的、意識層面的你進行重新整合,從而蛻變出一個新生的、完整的、生機盎然的你。
我們愛自己的父母,毋庸置疑;父母也愛我們,無需辯駁。只是,這不等于我們和父母之間,就沒有沖突。愛與沖突是可以并存的。只有承認恨,才能看見愛。讓我們不再害怕沖突,勇敢地面對和接納它吧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真正面對自己,尋回我們內心真正的力量!